分类目录 共计收录12890站; 资讯文章53103篇; 待审网站 2475站; 当月收录44站; 今日审核1站; 已收到106个打赏!
分类目录快审
软文外链发布
原创文章撰写
 
快审详情
首页 > 百科大全(vip)

为什么人们总喜欢放鸽子?

这种短信的开头基本都是“嘿!不好意思啊,但是……”突然有别的事儿了——一个严重的偏头痛或者是家里的猫出现了过敏反应。和我约好的人没法按计划赴约了。通常收到这条短信的时候,我已经穿好衣服打扮好准备出门了。而有的时候,我都已经在赴约的路上了,或者是派对已经开始了。通常对此我都是一笑而过。毕竟有时候我也会不得不爽约。

但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和我的朋友们开始感觉到人们越来越爱放鸽子(flaking)了。当人们放鸽子时——答应一定会赴约之后要么在最后一刻临时取消要么直接就不出现——这引发了很多疑问。最重要的是,为什么会这样?是我们的锅,还是他们的?或者说,真的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处理吗?

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可能能给我们一些答案。

想想你朋友中的连环鸽王,每个人都知道不用等他到了再开始。他们放鸽子已经放出名声了。在自魁北克蒙特利尔的麦吉尔大学中研究性格和动机的心理学教授Richard Koestner表示,这可能在某些性格类型中更为常见。

“它反映出了这些人有点自恋,并且不怎么顾及他人感受。而且没那么随和,”他指出。

随和性(agreeableness)是一个性格特征,它和协作以及无私有关。Koestner表示,另外一个相关的性格特征是心理学家所说的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美国心理协会解释它就是“有条理、负责任并且肯努力的倾向”。缺乏责任心的人更可能无组织无纪律、超出自身能力的去定计划但又不按着来——换句话说就是,鸽。

然后它还有非常人性的一面。你可能会想起来你承诺在未来会做某件事,但当承诺的时间最终到来了,你却不想做了,比如说开始节食或者参加动感单车的课程——全部的那些新年决心。理论上,保持身体健康和体型苗条的想法很诱惑。后来当你真的要付诸努力时,会发现有别的东西挡了我们的道;我好累,懒得动。

预测对未来事件的情绪反应的能力被称为“情感预测”。研究显示人们通常会倾向于高估他们在未来计划下来的事情的积极一面。

“抽象概念是要和我的朋友们有一个更积极的关系——送他们去机场,或者帮他们搬家。没错,我想成为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人!”华盛顿大学的讲师Tabitha Kirkland说,“而到了那一天,你却没有抽象的去思考,而是在思考途中所涉及的细节。”

新的鸽文化

在过去的10年里,放鸽子的现象真的是越来越普遍。研究显示在数字时代里,放鸽子更容易了。北卡大学的心理学教授Kurt Gray一直在研究,正如他说的:“科技是否把你变成了混蛋。”

“距离允许人们互相欺骗,”Gray说,“由于科技让你和他人之间拉开了距离,也就可以说科技就是距离。”

换句话说,用手机发短信通知某人你要爽约比打电话告知要容易的多。更容易的是在脸书活动上点击可以不担任何责任的“感兴趣”按钮,然后在最后一刻决定不去参加。以这样的方式放鸽子会让人觉得很没人性——仿佛对方是没有思维和情感的生物。

抵制放鸽子

Gray建议说,下次有人再用短信的方式放你鸽子,你应该回一个电话给他们弄清原因。在2017年,研究者发现证据表明通过语言沟通而不是短信会让我们对他人的看法有很大的影响,并且让我们想起他们的人性。通过一个简短的电话能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能使友情经久不衰。

Koestner的建议是当人们第一次放鸽子时,要假定他们是无辜的。如果不是第一次爽约,那你或许要告诉他们你的感受。

“这或许会事与愿违,但这能帮你了解到这段关系或许不是你想要的,”Koestner说,“如果是约会被放鸽子,那就早点分了吧,换一个能按时赴约的人。”

如果你是鸽王呢?华盛顿大学的Kirkland建议你要把自己放回到抽象的思维方式里。提醒自己当初是因为什么许下的诺言——你对自己以及生活的憧憬——能够激励你在想要鸽的时候不再退缩。


版权免责声明: 1、本站内容均来源于网络,请自行鉴定真假 2、如有侵权,违法,恶意广告,虚假欺骗行为等 以上问题联系站长删除

此文由 at-lib网站目录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