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板画,始于清朝末年,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艺术,诗、书、画、瓷,四大艺术形式合而为一,与纸绢画相比,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能都很稳定,不怕潮湿,不怕霉变,其色彩将保持数十年的鲜艳。品种多样,有青花、青花釉里红、五彩、素三彩、斗彩、粉彩、墨彩、浅绛彩等,图案内容涉及面广,包括人物、山水、花卉、虫鸟、鱼藻及吉祥图案等,形制则有长方、圆形、椭圆、多方、多角、扇面等多种形制。
瓷板画是瓷亦是画,它是陶瓷艺术摆脱纯陶瓷工艺,融入文人绘画而形成的陶瓷艺术门类。瓷板画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华,又兼容了中国陶瓷艺术的优点,是绘画艺术和陶瓷艺术的完美结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在中国绘画史和国际绘画艺术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釉上彩是瓷板画的主要装饰技法之一,是在已经烧好的白瓷上或者颜色釉彩瓷上面进行彩绘,入窑经第二次烧制而成。烧制温度在800度左右。
其实,在陶瓷上作画最早可追溯到秦汉,而真正意义上的瓷板画产生于明代中期,在清朝达到鼎盛。瓷板画从图片的选择、艺术加工,绘制前的乳香油的炼制、颜料的调制、毛笔的处理至绘制的具体步骤和技法,都十分严谨、细致。瓷板画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华,又兼容了中国陶瓷艺术的特点,它不但可以画出逼真的摄影、油画的效果,又能随心所欲地表现各种书画门类、流派的艺术风格。
瓷板画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再拘泥于中国传统风格的作画,将油画、水粉画、罗马神话风格等等融入到瓷板画的作画范围,也是让我们传统瓷板画走向世界的重要举措。
此文由 at-lib网站目录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